枣庄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暑假探访历史悠久的潮汕美食,不但美味还让 [复制链接]

1#

?点击环球潮人
  要说桐坑的粿条汤,也有很多种,比如牛肉粿条汤也是极受食客欢迎的。但是令揭阳人口口相传的桐坑著名小食,则是这里的鹅肉粿条汤。


  兄弟俩做出“响遍潮汕”的粿条汤


  旧时人们说的桐坑乡,如今分为桐和、桐联两个村。桐坑乡制作粿条始于何时没人说得清楚。一名上了年纪的老者介绍说,他孩童时期村里就有很多人家以此营生。如今,这里仍有多户人家在“炊粿条”,每天做出大量的粿条送往汕头、潮州、深圳、东莞等地市以及揭阳市各地。


  桐坑鹅肉粿条汤,是桐和村的林锡标、林文波两兄弟做出名的。林锡标是家中老大,林文波排行老三,村里的老辈人则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大咪”、“三咪”。今年68岁的林锡标,回忆起往事时仍十分感慨。据他介绍,他与三弟从0多岁就开始卖粿条汤,至今已有40多年了。兄弟俩卖的粿条汤不是跟别人一样粿条与肉一起煮的,他们的粿条汤和肉是分开卖的,先用猪肚、猪肉、鸡鸭鹅等食材煮出一锅鲜汤,再把鲜汤加进粿条,煮熟的肉晾干了另卖。


  当时家里穷,迫于生计,兄弟俩每天在家里手工磨出米浆做粿条,然后煮好肉、做好粿条汤,用竹篮装着肉和粿条汤拿到圩市上卖。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肉是一种奢侈品。对于在圩市上忙碌到饥肠辘辘的乡亲们来说,老大、老三的鲜嫩鸡鸭肉和爽口的粿条汤更是极大的诱惑,所以每次老大、老三挎着篮子来,都会被乡亲们围上几重围,带来的鸡鸭肉和几十碗粿条汤很快就卖光了。后来,老大、老三都成家,就分别在圩市的四脚亭中摆摊,这时,兄弟俩的鹅肉粿条汤已经在周围小有名气了。


  老大、老三的粿条汤真正走出桐坑,则是因为揭阳建市初期的一个契机。当时市里在白塔镇召开了一个大会,镇*府的工作人员就想着用当地最有特色的美食招待宾客,于是就邀请了兄弟俩到镇*府内制作鹅肉粿条汤充当午宴。各地宾客一尝纷纷竖起大拇指,回去之后一传十、十传百,随后就有大批的食客专门到桐坑来品尝粿条汤,桐坑鹅肉粿条汤自此闻名潮汕大地。

极鲜的肉汤配上爽口韧滑的粿条,实在是回味无穷。

为了让顾客能随时吃到最新鲜的肉类,林晓龙、林镇雄在店的周围找一块空地,圈养从周边选购来的鸭、鹅。


  最大秘诀是选用新鲜优质的食材


  如今,老大、老三都后继有人,这两家都已不在圩市中摆摊了。老大家自5年前就搬到桐和学校前,由儿子林晓龙掌勺。而老三不幸中年早逝,其大儿子林镇雄把店挪到村中的老电影院5号,至今也已8年。林晓龙、林镇雄的两家店相距仅有三四百米。


  这两家店的营业时间都是从上午点起,到凌晨点。食客们到店里所看到的粿条汤的制作是很简单的,两家店的粿条汤制作程序都是一样的,炉头上有3口锅,一口锅装着鲜猪肉、猪肚、鸡鸭鹅肉等煮出的浓汤,另一口锅装着浓汤稀释出来的淡汤,第三口锅只是白水,用来煮粿条的。林晓龙向我们演示了煮粿条的过程:先摆好碗,撒上一些葱花,然后舀上一勺浓汤,再舀上一勺淡汤,搅匀,把切得如细面的粿条煮开后捞起放到碗里,最后用小汤勺加上蒜头油。香喷喷的粿条汤十分诱人,极鲜的肉汤配上爽口韧滑的粿条,实在是回味无穷。粿条汤一般都是搭配着白切肉上桌的,有猪肚、猪粉肠、鹅肉、鸭肉等,刚端至面前就能闻到浓香,煮得恰到火候的肉很是鲜嫩可口,令人两颊留香。


  有些人会问,是林晓龙家的粿条汤好吃,还是林镇雄家的好吃?所以在采访期间,我们特地分别品尝了两家的粿条汤,尝起来都是一样的好味道,细细品味的话,林晓龙家的汤稍清更为鲜美,而林镇雄家的汤稍浓更为鲜香。不管哪家,一到饭点,店里的桌椅就都坐满了人。要是节假日,附近的村道就会停满了来自各地的小轿车,有的人甚至晚间驱车几十公里,不管夜色已晚,就为了到桐坑吃上一口粿条汤。


  当问起制作这么好吃的粿条汤有什么秘诀时,林晓龙、林镇雄这对堂兄弟异口同声地说:“那就是新鲜优质的食物原材料。”堂兄弟俩在寻找优质肉类材料上着实下了很多功夫。一大早,他们就得到市场选购本地猪肚、猪粉肠、猪肉等,鸡鸭鹅等平时都得亲自到周边的镇村寻找货源,只有亲眼看到、摸到,他们才会相信,才会选购。为了店里不断货,他们两家都专门在店周围找块空地,圈养了一些鸭鹅等,让食客每天都能吃到最新鲜的肉。

许多食客不辞驱车几十里来到桐坑,就是为了尝上一口地道的桐坑粿条汤。


  毫无保留将手艺传授他人


  自桐坑鹅肉粿条汤出名之后,全市各地的街头巷尾,不乏能见到挂着“桐坑粿条”招牌的小食店,甚至是珠三角,都能见到桐坑人外出开的小食店。


  有人戏说林晓龙和林镇雄,“桐坑粿条”是因为他们两家而声名在外,要是早年注册“桐坑鹅肉粿条”商标,这些年早就赚个盆满钵满了。可是这堂兄弟俩听了也只是笑一笑,憨厚地说不用了,桐坑粿条汤能在外地受欢迎就好。


  这堂兄弟俩不仅不计较外人打着他们家闯出来的名号做生意,甚至是有人来拜师,他们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桐坑粿条在外头能受欢迎,也就是我们家的骄傲。”林镇雄说。他的妻子也随声说道:“不仅是外头来的人,我们都教人家做,甚至还有人在外头已经开好店,请镇雄去掌勺几天,他都二话不说就去。”


  我们在林镇雄店里采访期间,村里一位白发老人一直在一边看着,有时还争着为我们介绍过去的事。他说,老大老三兄弟俩刚开始卖粿条时,一碗粿条2分钱,一盘肉才4分钱,只需要花毛钱,就能吃得很满足,如今,40多年过去了,粿条汤的味道一直没变。其实,不变的表面上是粿条汤的味道,实际上是林氏兄弟两家多年来坚持诚信经营的待客信念。

汕尾人爱吃生腌虾蛄“配”番薯粥最美味


  到过汕尾市旅游参观的人,都会吃到肉鲜味美的虾蛄。或油炸、或清蒸,或生煮,多种吃法,各具风味。唯有一种吃法,内陆人望而生畏,不敢问津,汕尾人却无论男女老少,都吃得津津有味。那就是把刚从海中捕到的活生生的虾蛄,用盐腌一两天,取来便吃。汕尾人喜欢用这种咸虾蛄来送番薯粥,其味无穷,恰到好处。


  过去,穷苦人家才这样吃,有人是不屑一顾的。就是改革开放以前,咸虾蛄不能登大雅之堂。改革开往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饮食已有新的追求。咸虾蛄、咸虾、咸蟹、咸鱼、咸菜等等,纷纷跻身于滨海酒楼的雅座,是有钱人才着意享受的菜式。为此,汕尾市的一船酒家,酒楼宾馆都藏有咸虾蛄。即使是盛大宴会,宾客在酒醉菜腻之后,也还是要来一碟咸虾蛄、一两碗蕃薯粥。不然就会大失望,深感美中不足。


  据汕尾人传说,虾蛄的祖先,在历史上还有很大的功劳。相传宋朝末年,元兵大举南侵,宋端宗在大将陆秀夫的护卫下,逃至海陆丰的甲子港,元兵大队人马追杀而来。眼前是汹涌澎湃的太平洋,又无渡船过海。宋端宗仰天长叹:“天绝我也。何人能救驾,是将皇位让之。”话音刚落,大洋登时风平浪静。只见海面上,一只虾蛄王,带领数百小虾蛄,游至岸边,望宋端宗便拜。一会儿,变成百只大小渔船,载着宋朝群臣将土,安然过海。待元兵追到,他们已登上彼岸。宋朝群臣拜谢欲去,虾蛄王突然开口道:“启奏万岁,还未赐封呢?”宋端宗方想起许下之愿,便随手脱下头上帽子,抛入海中。从此,虾姑的头就象戴着皇帝帽一样,非常好看。至今,甲子港的大胆山上还留有纪念墓碑。


  虾蛄学名叫管虾,也叫琴虾。虾目蟹足,状如蜈蚣,触角两对,第一对较长,呈镰刀状,体苍灰色,尾节红色。大者长及尺,小者两三寸,产于浅海沙底,一年四季都可捕捞,春季是盛产期,这时的虾蛄,肥大鲜嫩,肉中含有一条蛋*,称为“红心虾蛄”,最好吃。虾蛄含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极高。具有壮阳补肾,活血生津等功能。如吃咸虾蛄,效果更佳。没吃过虾姑的人还不知如何吃法,手指还可能被刺出血。汕尾人有个吃法,叫做“先按摩,后脱衣,双手要并举。”虾蛄拿起来后,先用手指周身揉捏,然后双手并用,按住两边,剥去硬壳,便可吃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