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新闻周刊》聚焦活力城市,以“新征程新活力”为主题,选取不同城市群的典型城市及城区,对活力城市建设和发展进行深度解码,并在此基础上发布“年度活力城市(城区)”案例,济南市榜上有名!
我们期待扑面而来的烟火气
温润无声的人文底蕴
无微不至的营商环境
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
这就是一座城市的活力之源
当我们来到一座城市,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它的活力。活力在哪里?很难说得清楚,它就蕴藏在当地的人口、文化、产业、生态、治理等方方面面。活力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它既是敢于创新的经济业态,也是永不磨灭的文化记忆;它既是十字路口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也是万家灯火中散发出的烟火气。
城市的活力决定着城市的兴衰成败。
年,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直面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对于中国所有的城市而言,它们要面对的还有整个城市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共振的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激发城市活力,促进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年,由中国新闻社指导,《中国新闻周刊》成功主办了首届“年度活力城市大会”。年,我们再度聚焦活力城市,以“新征程新活力”为主题,选取不同城市群的典型城市及城区,对活力城市建设和发展进行深度解码,并在此基础上发布“年度活力城市(城区)”案例。
入选中国新闻周刊“年度活力城市(城区)”案例的有: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广州市、济南市、杭州市、成都市、南京市、长沙市、合肥市;苏州市、常州市、烟台市、扬州市、湖州市、潍坊市、榆林市、威海市、宜宾市、枣庄市和深圳市宝安区。
同时,中国新闻周刊研究中心以典型城市为样本,发掘活力城市优秀实践,推出《活力城市报告》,助力城市对标评估优劣长短,探寻激发城市活力的深层次逻辑,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
是什么让城市充满活力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动力源和增长极的作用。是什么让城市充满活力?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普遍认为,活力是一个城市发展质量的综合表现形态,是诸多要素的叠加、融合、集成,其中最为关键的指标包括产业、人口、消费、生态、人文、创新等方面的活力。
产业兴则城市兴。城市发展的基础在经济,支撑在产业。产业环境是建设活力城市的核心,是决定性要素。只有构建起结构完善、链条完整、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的产业环境,才能建立起人才集聚平台,激发城市的产业发展活力。
比如,长三角区域的苏州、常州、湖州等城市皆注重发挥各自的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建立起具有各自特色的产业链条,推动了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其中,以制造业为主的常州,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达二百多家,产业活力表现优异。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是城市活力的源泉。人口吸引力是一座城市发展活力的重要表征。人口流入多的城市,通常也是中国当下最具活力的城市。当然,一个城市能不能留住人才,除了硬件条件外,开放包容的环境十分重要,其中的关键是要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营造更加开放、包容、友好的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五个重要特征之一。生态活力越来越成为衡量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就业和发展机会促使人们前往城市定居,人口密度的增长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推动绿色城市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每个城市面临的时代命题。
消费是畅通经济社会循环的关键要素,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已从出口驱动、投资驱动向更加强调消费驱动倾斜。消费活力已成为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湖南长沙用烟火气释放出独具特色的人文、消费活力,在各大网络平台长期刷屏,成功跻身“网红城市”顶流。
人文环境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支撑,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提升要素。优秀的人文环境,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也能够让城市更具吸引力。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将历史、民俗、美食、艺术、生活方式相互串联,形成以悠闲、文艺为内核的人文元素集聚,展现出独特的人文活力。同样具有优秀人文传统的千年古城济南,随着城市品质的升级、文化的复兴,现代城市文化与古老“泉城”容融,城市人文活力也日益凸显。
城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是国家经济产出最重要的基地,是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的集聚地,城市的发展对区域和国家发展全局影响重大。创新活力是城市活力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创新能力和创新氛围,是城市活力的重要体现。
正如前文所述,一个城市有没有活力,既体现在敢于创新的经济业态,也反映在优秀的人文环境上;既表现在人口吸引力方面,又折射在万家灯火中散发出的烟火气中……
年度活力城市洞察
中国新闻周刊始终
基于城市发展活力,结合考察和调研,中国新闻周刊选取不同城市群中的代表城市,从产业、人口、消费、生态、人文、创新六个活力维度,对相关城市展开多方位评估和洞察,通过基础数据分析,结合受访专家、学者意见,评选出“年度活力城市”案例。
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在综合活力得分中位居第一;杭州作为经济大省浙江省的省会城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综合活力得分位居第二;有“千年商都”之称的广州,消费活力表现突出,综合活力得分位居第三。
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消费低迷,但综合活力得分依然位居第四。作为一般地级市,苏州综合活力表现突出,位列第五。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的反复对于城市的活力,特别是消费活力等方面有较大影响。因此,后疫情时代,如何平衡好经济发展和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是每个城市需要持续面对的挑战和难题。
此外,山东省省会城市济南,在年迈入全国城市GDP“万亿俱乐部”之后,过去一年整体表现不俗,正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印象和认知。其他诸如成都、长沙、南京、合肥、常州等城市综合活力也有优异表现。
研究发现,并不存在各个维度都位居前列的完美城市。除了经济总量排名前列的城市综合活力表现出色外,其他诸多城市在具体某一维度,也都不乏突出表现。
一些城市在诸如产业活力、生态活力等维度表现突出,展现出各自的发展特色和独特优势。比如,威海是中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在生态宜居方面优势显著。一些传统资源城市,在产业转型上积极探索,诸如榆林、宜宾、枣庄等城市,产业活力有较为明显地提升。
作为深圳市的制造业大区,宝安区近年来创新能级跃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国区县第一,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极。
可以说,每一个城市的发展都有其独特之处,体现在不同的活力维度。正是这些城市呈现出的独特活力禀赋,共同构筑起活力城市的多样化图景。
激发城市活力意义重大
中国正在推进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至年,中国城镇化率提高至64.7%,城镇常住人口总量超过9亿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19个城市群,承载着我国70%以上的人口、贡献超过80%的GDP。
初步估计,中国城镇化到年进入成熟期,10亿以上的人口实现城市型社会的高品质生活和高质量发展,这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人口现代化进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中国的城市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探索城市的现代化之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发挥引领作用。
城市的活力决定着城市的兴衰成败。面向未来,只要不断发掘、培育、释放活力,城市就一定能不断提升产业优势、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宜业的新期待。
步入新时代,如何激发城市活力已经成为全国城市共同面对的命题。纵观31座直辖市、省会城市的“十四五”规划,无一例外都提到了“活力”二字。
党的二十大报告还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一个“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必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我们走进一座城市,我们期待扑面而来的烟火气,温润无声的人文底蕴,无微不至的营商环境,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这就是一座城市的活力之源。
未来,中国新闻周刊将汇聚更多优势资源,深度洞察区域发展和活力城市建设,探寻激发城市活力深层次逻辑,持续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