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林业夯实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0
TUhjnbcbe - 2020/6/19 13:27:00
哪里能治疗白癜风

林业:夯实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近年来,兰州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累计完成封山育林1万余公顷,荒山造林6000公顷,成幼林抚育7330公顷,实现了有林地面积和活立木蓄积的双增长。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为此,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有人说,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内脏系统。


有专家曾指出,林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业,而是融入生态文明这个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区域上涉及整个陆地生态系统,包括山地、平原、城市、湿地、海岸、岛屿、荒漠、草原等。在我省,林业就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化生态系统的重大使命。


近5年来,我省通过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全省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恢复和保护。截至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13.42%。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达到6836.17万亩,年补偿资金5.01亿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每年产生总价值1825.92亿元。


继往开来共建生态文明


甘肃,是一个森林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的省份,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是全国荒漠化治理的重点地区,生态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我省林业的突出特点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生态脆弱,生态保护和建设是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与东南沿海省区相比,发展林业不仅难度大,而且成本高。要实现中央提出甘肃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构建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责任大、压力大、难度大。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各族人民在历届省委、省*府的率领下,发扬 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 的甘肃精神,全省林业得到较快发展。


甘肃的省情、林情决定了甘肃加快林业发展、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的特殊重要意义。省第十二次*代会把 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把 坚持绿色发展 作为 八个发展取向 之一,把 生态屏障行动 列为 十大重点行动 之一,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省林业厅厅长高清和说,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森林,我省林业战线将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甘肃继续努力。


据了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林业工作以建设生态安全屏障为着力点,全面实施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实现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蓄积增长和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努力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生态和产业支撑。力争到2015年,全省完成生态公益营造林2435万亩,森林蓄积净增加683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到230亿元,农民人均年林业收入有较大提高。


保护自然保护生命线


静静的尕海湖格外的纯净,湖面像一块蓝色的镜子,倒映着朵朵白云。这里位于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而总面积达247431公顷的保护区不但是许多珍稀鸟类南迁北返的落脚点和繁殖基地,更重要的还是*河最大支流洮河和长江二级支流白龙江的发源地。


一位保护区负责人说,尕海则岔保护区自然资源特别是湿地资源保护对于涵养水源、蓄洪减灾、调节气候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年9月,甘肃尕海湿地成功申报国际重要湿地,成为全世界第1975块、全国第41块、甘肃省第1块国际重要湿地。


特别是2007年实施尕海湿地保护与建设工程以来,通过采取筑坝引水、核心区围栏育草、禁牧休牧、草场改良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尕海湖区周边已经干涸的山泉大都恢复出水,尕海湖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的480公顷恢复到目前的约2500公顷,为过去的5.2倍。周边沼泽湿地的面积也有了明显增加。


为了让这片被誉为 *河蓄水池 、 高原水塔 的湿地进一步得到充分的休养,保护区争取把从尕海湖穿过的尕玛公路进行改道,这项工程将有效地改善湖区的生态环境,新的尕玛公路将完全绕过尕海核心区湿地,目前投资近5亿元的改道工程正在建设中。保护区还对湖区周边实施围栏禁牧,沿湖设置了高2米、长21公里的隔离。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祁连山终年积雪,冰川水储量811.2亿立方米,冰雪融化成为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56条内陆河流的源头,也是河西走廊经济文化繁荣的基本保证。因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为过度干扰的影响,祁连山区冰川萎缩、雪线上移、草原退化、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仍相当严重。


为了保护这条河西人民赖以生存的命脉,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8年成立。保护区的成立,使祁连山境内80%以上的林地、90%以上的冰川、高山冻土、高寒草甸、湖泊和沼泽等重要水源涵养区和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保障了上千个工矿企业的生产用水,使河西走廊成为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


目前,我省林业系统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9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4处,县级自然保护区1处,保护区总面积890.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90%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群和80%的湿地得到保护。全省自然保护区布局科学合理,类型齐全,功能相对完备,成为我省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主体,各级自然保护区承担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公益林补偿项目等,发挥了在全省生态保护和建设中的主力*作用。


播撒绿色永恒的主题


改变甘肃自然面貌,植树造林,治山治水,一直是全省林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在定西市安定区北面的一片退耕林地看到,油松、侧柏、刺槐整齐地排列着,从山顶一行行排到山脚,茂盛的枝叶遮蔽了土的颜色,山上的*土层已经被林木的根系抓牢,公路两旁郁郁葱葱 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方,*山、*天、*土,哪里都没有绿色的侵润。


退耕还林改变了我们定西的面貌,十几年了,现在许多地方的树都长了起来,自然环境也改善了很多。但要彻底改变这里的自然环境,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安定区林业局的一名职工由衷地说道。


根据退耕还林效益监测数据显示,全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值达260.69亿元,退耕还林营造林可提高全省森林覆盖率3.8个百分点,每年固定的土壤可以新建造农田54.15万亩,退耕还林使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明显减轻。


在陇南市,退耕还林每年至少可减少水土流失500万吨,蓄水1500万立方米


在定西市安定区,退耕区土壤单位面积侵蚀量从2005年的274.3吨减少到2010年的5.3吨,平均每年减少53.8吨


在张掖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局部小气候得到有效改善和调节,霍城河、马营河等主要河流来水量逐年增加,多年不见的白天鹅、黑鹳、白鹳等国家一、二类保护野生动物,已频繁出现在山丹、民乐、肃南的部分退耕还林区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相继启动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全省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我省年均造林面积成活率、合格率和保存率分别超过95%、83%和97%,局部地区林草植被得到有效恢复。全省现有林业用地1.47亿亩,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1.82%,活立木总蓄积2.171亿立方米。

1
查看完整版本: 林业夯实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