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坞位于位于枣庄薛城城市带中部,隶属薛城区。因宋代有邹、邬二姓在此建村,故名邹坞。自古以来,邹坞就是峄县重镇。明朝时期,曾在此设巡检司,属兖州府。
邹坞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从南北朝时期开始,历经五代、唐、宋、元至明朝末年,这里都是中国北方有名的陶瓷之乡,清末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里的煤炭和采石业十分兴盛。由于矿产丰富,商业繁荣,因此,邹坞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中陈郝古瓷窑遗址、墓山汉墓群、安阳故城等均在邹坞镇境内。
中陈郝古瓷窑遗址位于邹坞东北十来公里的中陈郝村。早在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这里就开始了瓷器的烧制。到了元明时期,中陈郝已经成为我国北方烧瓷业的重要集散地,官府专门在这里建立公馆,设置了巡检司。
那时村子里到处桥梁横卧,庙宇林立,善男信女,烧香拜佛,络绎不绝。桥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桥下白帆点点,舟楫穿梭。沿河两岸,窑炉耸立,烟火缭绕,十分繁盛,故村子里至今还流传着“九庙十桥七十二座缸瓦窑”的掌故。
图片来源于网络这里的“九庙”是指泰山奶奶庙、玄帝庙、大云寺、火神庙、三清观、观音堂、土地庙、西天佛爷庙、三皇行宫等,其中最著名也是保存至今最为完整的只有泰山奶奶庙。
泰山奶奶庙位于村子中央许由河畔的高台之上,也叫“太山行宫”。建筑面积多平方米,经过唐、清两朝复修,现保存完整的有主殿8间。大殿前西侧一株古柏,树龄多年,树身围长5米有余,高约16米,三人方能合抱。
该庙建于何时无从考究。庙内大清光绪年间的“流芳不朽”石碑记载:“历览陈郝之神庙,自唐、宋、元、明、清及今屡经重修……惟泰山一庙,庙殿虽呈剥落而族祭宛如归市”。可见此庙建筑时间最早可上溯到唐代。
“十桥”是指新漳桥、峄阳桥、泰山桥、甘桥、坡石桥、仙人桥、百纳桥、榭云桥、乐善桥、鱼桥等。这十桥中最出名也是最大的就是清漳桥,当地人都叫“罗锅桥”。
罗锅桥始建于唐代,是一座完全采用青石结构的纵联式单孔拱桥,全长30米,桥面宽6米,桥孔高5.5米,宽7米,桥两端呈斜坡状,护坡平面为八字形,宽11.5米,中部高出两端约1米。远远望去,古桥奇突高耸,雄壮宏伟,如雨后之虹,横卧于清流之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今,九庙十桥的遗迹还能寻迹找到,而极具考古价值的“七十二座缸瓦窑”的窑址已多埋于地下,现在能够看到的只有村子里遍地遗落的古瓷残片了。
邹坞镇的墓山汉墓群位于薛城区东北方约10公里的墓山村。这里群山连绵,逶迤起伏,景色十色优美。据《峄县志·山川》记载:“(峄县)又西五十五里曰墓山,山势固峻,麓多古冢,累累如土阜。间有陷者,墓内长廊曲室皆凿石为之,刻画精丽。再进,曲折旁达,窈黑不见物,探者怖而返,殆昔显者之墓也”。
墓山汉墓以两汉时期为主,同时贯穿了自战国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墓区规模约多万平方米,墓室内石刻画品种较多,雕工精美,刻画精致,全国各地能够见到的汉画石像作品,这里几乎都有。
目前墓山汉墓群地面能够看到的最大的古墓就是马庄大墓,当地人都叫皇姑坟。该墓位于墓山村西南,现存封土堆高6米,直径30米,至今保存完好。六、七十年代,曾有村民在大墓附近发掘出过汉代的铜器、陶器等物。
墓山汉墓群究竟是何朝何族所建,古书没有记载,许多谜团还有待史学家探讨、研究。不过,墓山汉墓群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年代之久,石刻之精,的确另叹为观止。
在墓山汉墓群东南约二三公里的地方,还有一座汉代的安阳古城遗址。这座古城遗址位于邹坞镇北安阳村东北角。这里有一片台形高地,四面墙基均用黄土夯筑而成。边长约米,城周长约0米,总面积近平方米。东、西、南三面残墙比较明显,有的地方高出地面约4至5米。从断面观察,城墙有明显的夯层,厚度约6至20公分。土质为黄细砂土。
图片来源于网络据县志的《疆域沿革考》记载:“新阳国,汉成帝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封鲁顷王之子刘永为新阳侯,在其地建新阳城,故城在西北四十里。”同时又记载:“续考古录谓新阳即今安阳城。”
通过以上记载可知:现在安阳故城即是西汉中期的新阳县城。汉成帝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五月,鲁顷王之子刘永被封为新阳侯,在其封地建造新阳城。城池坐北朝南,依山傍水,东西南三面皆为平地,护城河贯穿城池四周。今东护城河依然存在,西护城河已经改为水库。城墙南面和西面设有两座城门,现南城门基石保存完整。走在安阳故城的遗址上,随处可见一些小型的汉瓦当及陶器、瓷器残片。年,还曾发现战国蚁鼻钱币、五珠钱、铜钱、铜镜、古箭镞等故城遗物。
邹坞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还有着一段革命的历史和悲惨的记忆。这里曾经发生过闻名鲁南的“邹坞暴动”和惨绝人寰的“邹坞惨案”。
年9月,张范乡北于村的共产党员朱道南参加广州起义失利后回到峄县老家,在县教育局督学张捷三的推荐下,在县教育局任教育委员。抗战前夕,军阀韩复榘在全省创办乡农学校,由校长掌管着全乡的行政、文教、财政、司法、军事大权。邹坞乡农学校校长王效卿仗势欺人,任意殴打群众,奸淫妇女,敲诈勒索,作威作福,群众对其痛恨至极。
图片来源于网络年10月,朱道南遵照鲁南中心县委的指示,以刘景镇等人为骨干,组织群众在邹坞进行武装暴动,击毙了乡农学校校长王效卿。并在此基础上,拉起了一百多人的农民抗日武装,名为“鲁南抗日自卫团”,成为峄县地区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力量。后来遵照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的指示,经过墓山会师,编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第三大队,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邹坞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有过惨痛的记忆。年3月30日下午,多名日本侵略者闯进邹坞。一进村,他们就端着刺刀处处搜查,不论男女老幼,见人就杀。村子西南一间隐蔽的屋子里躲藏了30多人,被鬼子搜查出来后全部用刺刀刺死。在村头一口枯井里,鬼子就投进去5个被杀的村民。邹坞村北有座石桥叫做“爬桥”,禽兽一般的日军士兵见到村民路过就截住用刺刀乱捅,在看完被刺者痛苦挣扎的惨状之后,再用刀刺死,然后将尸体扔到桥下。这些日本兽兵们仅在爬桥就残害中国平民20多人,故人们又称为“爬桥惨案”。在两天之内,被日军禽兽杀死的村民共83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邹坞惨案”。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美丽的邹坞又焕发了新的生机。近年来,面对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要求,邹坞镇充分发挥明清历史古镇的文化优势和地理资源优势,以强抓旅游发展为契机,将展现千年来邹坞文化古镇文化风采作为首要任务,把弘扬古文化、传承古技艺、打造古村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的有效载体,坚持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大力推进中陈郝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加强古村落文化建设投入,真正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有力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