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的手术标准即手术适应症,是由广大医务工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统一的、具有共同认可度的治疗方式和方法。但治疗标准中会有相对禁忌症和绝对禁忌症,在相对禁忌症当中,可能会出现各家纷争,观点不同;同时,技术上的改进,也会让相对禁忌症变得不那么禁忌。在面对“争议”中,脊柱科迎来了这样一例让我们为之纠结的患者。
这是一位5医院经历过L3/4、L4/5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固定手术的患者。患者手术恢复效果很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脊柱的退变,发生了融合手术后较为棘手的远期病痛——临近节段失稳(如下图所示)。由于上一节段的失稳,导致患者再次出现了下肢疼痛,寝食难安。医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医院通通给出的建议是进行翻修手术。所谓翻修手术,通俗地讲就是一种比原来更大更为复杂的手术,需要更换连接棒,再增加固定的螺钉,比原来的手术创伤更大。
为了寻求不同的治疗方法,患者来医院,住进脊柱科。住院以后,我们为患者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评估,发现患者出现临近节段失稳的状况,相应的椎间孔狭窄和椎管狭窄程度均比预期的要为严重。我们把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同时给出意见——建议行翻修手术。
患者面对医生一次次给予相同的建议,内心十分痛苦,难道非得做开放手术,没有其他手术方式可以解决吗?由于有上次开放手术的经历,以及知晓了本次翻修手术更加困难和复杂,患者对这种治疗方法十分畏惧和抵触。患者向我们提出:“医生,我们能不能实施微创手术?”
当患者把解决方法提出以后,困难和挑战摆在了我们面前,那就是手术适应症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开篇提出的“争议”。如果实施微创手术,即打算用椎间孔镜去解决由于失稳而带来椎间孔狭窄和椎管狭窄,首先是不太对适应症的,因为远期效果可能不好,但它并非是绝对禁忌,只要能实现减压,就可以解决患者目前的问题。其次,由于椎间孔镜手术本身的局限性,做这种复杂的骨性狭窄时能否进行彻底减压,也给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深知此次手术的难度,毕竟手术一旦不成功,不仅患者花钱受罪,也意味着患者将要面对的最后恐惧——翻修手术。但面对患者的渴望,脊柱科经过认真研判、严谨分析,决定面对挑战。我们把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手术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主观和客观困难,以及未来的种种预期,一一向患者讲明。患者依然决定采用微创手术方式,并给予我们足够信任,医院的技术水平。
经过仔细的阅片和手术规划,我们实施了在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术和椎体后下缘部分切除术,同时解决了由椎间孔增生狭窄和椎体后滑脱引起的椎管狭窄问题,用了不到1cm的创口,实现了困难问题的解决。患者得到了满意的手术效果,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术后2天便出院。
静心下来回味,这个病例带给我们诸多思考。为患者制定实施手术方案时,通常以医生为主导,医生说应该这样做,患者按照执行就可以了。但当我们仔细倾听患者的心声,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时,发现我们“争论”的焦点多在疾病上,而常常忽视了这个患病的人——这不是一个冷冰冰的人,而是有着丰富情感和对未知有所畏惧的患者。当我们把这个有血有肉的患者因素添加到“争论”的环节中,发现也许还有更多解决办法,我们可以去尝试、去挑战,即使是风险所在,也是我们为患者争取的机会。
人文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其集中体现在: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而医学人文,就是在医疗过程中的两个主体——医生与患者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理解。医生治疗的永远是生病的患者,而不单是疾病本身。
这医院,一个充满温暖与爱心的港湾,每天上演着为患者解除病痛的美丽故事。广大医护人员永远心系患者,在与患者的交流中践行着人文关怀,努力打医院。
欢迎投稿
新媒体邮箱:zzslyyxm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