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主题:《老师冤枉你了》
分享教师:段修敏
个人简介:建设路小学西校区英语老师兼班主任,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区级优秀班集体”。
老师冤枉你了
段修敏
有一天,苏格拉底上课的时候,从口袋里面拿出一个苹果,在教室里面转了几圈,让学生们用力嗅空气中的气味。学生们聚精会神,仿佛闻到了阵阵苹果的香气飘入自己的鼻子。苏格拉底问学生们:闻到了什么味道?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说:闻到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非常遗憾地低下头说:可惜,这是一个假苹果。你看,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由自主的受到自己所看到的、别人所引导的、还有当时的情绪给误导,继而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让我想起了那天发生的事。
一天的第三节课时,胡校长领着一位老大爷来了,看大爷脸色不好,我忙问怎么了?那位大爷气哼哼的说:“你班学生骂我老伴。”
了解完大致情况之后我明白了,大爷是我们教学楼南边的居民楼二楼的住户,大爷的老伴正在卫生间洗衣服,有同学在教室里说她的手和一些难听的话。我问“能看清楚具体是谁骂的吗?”大爷说:当时有很多人在,但说话的那个同学穿着一件黑色羽绒服。
我马上去教室问了,刚才是谁在窗户边骂人了,没有人承认,我又问刚才都有谁在窗户那,这次站起来几个人,还真有个穿黑色衣服的。我感觉就是他了。因为这孩子五年级的时候在校外的河边骂人,被找到学校了。前些日子刚写了保证书,虽然课堂纪律有进步,但小打小闹的毛病没有间断过,上个周五还被一位学生家长找到家里闹事呢!并且,他今天就穿着一件黑色羽绒服。我想,这件事又是非他莫属了。唉,你什么时候能让我省省心呢?
我便把他叫到门口了解情况。
“你刚才在窗户边了吗?
“在了”
“有没有做错什么事”
“没有”
“那你在窗户边干嘛呢”
“就在那往外面看了看,休息放松一下。”
“有没有骂人”
“没有。”
我心想,你是不到*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呀!便历声说道“今天的事你可闹大了,人家已经找到学校了,校长正在追查这件事呢,你是不是要给人家个交待?”
他说:“今天我没有骂人,真的没有。”
我看问不出什么来,便让他去了办公室。
结果,他低着回来了。
校长说,他拒不承认。让通知他家长来。
后面的两节课,他都呆呆地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不看书、不扭头、不说话,有时爬在桌子上,从书缝间偷偷地看看我。教他一个多月了,他可没像今天这么老实过。我想,是不是今天我们都冤枉他了?我心里有些不安。
放学了,校长给说,刚才那个大娘看错楼层了,不是我们班的,我们冤枉孙同学了。”
突然,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是高兴,是难过,抑或是悲哀呢?也许是高兴,因为不是我们班孙同学干的;也许是难过,为什么我首先要怀疑他呢?也许是悲哀,学习成绩不好、纪律品性差的学生就该被怀疑吗?
毕淑敏曾经说过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当时她从西藏赶路回家,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浑身是土、看起来很可怜的人要搭车。她想让他上来,但是司机不肯,而毕淑敏觉得他不像坏人,于是就让他上来了。她和司机坐前面,那个可怜的人坐后面,司机对毕淑敏说,他们车队以前有一个老师傅,被一个人杀死了,而那个人也是化装成可怜人骗取了他的同情,上车之后杀死了他,抢了他的车,还把他甩在了沙漠上。当司机说完这番话,而毕淑敏再去看那个可怜人的时候,眼神完全变了,对他充满了戒备。她一直死死盯着那个人,突然,他看到那个人在偷偷靠近她的行李,似乎要偷她的东西。为了不让他得逞,她对司机说,要他加快车速,在颠簸的道路上,把那个搭车的“可怜人”,甩来甩去,不让他靠近自己的行李。但是,那个“可怜人”的平衡能力很好,还是靠近了她的行李。到站后,那个搭车的“可怜人”也到家了,他刚准备走,毕淑敏表示要他等一下,她要查一下提包里有没有少东西。当她进了车厢发现,他的行李被那个“可怜人”绑得很好,原来他不是要偷她的行李,而是用绳子帮她固定行李,避免行李被磕坏,而她的行李清点之后,没有少一样。原来他不是贼,而是想要表达感激,用生命在帮她护住行李。男人走的时候,她感到愧疚不已,这个时候,她又觉得对方的背影高大起来。
一开始她觉得这个人很可怜,让他搭车,然后司机说他可能是贼,然后她去看那个人的眼神又变了,最后误会解清,她最后又觉得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你看,我们人呐,一旦带着情绪做预设,认定他是一个好人或者坏人,其他细节通通都会佐证自己的观点。即使他不是这样的人,也会因为我们的偏见,让误会越来越深。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做“证实性偏差”:就是你一旦带着情绪认定一个事实,就会下意识地去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选择性地注意和收集信息,并且排斥那些和你观点相悖的现象,从而得出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事实或真相。就好像当你在讨厌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只会看到对方不好的一面。哪怕对方对你施以援手,你都觉得他是在嘲讽你。当你喜欢某个人的时候,眼里也全是对方美好的一面。哪怕对方说了挖苦你的话,你也会下意识觉得对方应该是在鼓励你。因为大部分人所作出的判断不是基于事实和证据,而是基于自己内心的情绪。我们太容易基于片面信息、基于情绪,去评判一个人的品行,被自己的固有印象支配,可是这个世界真的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可能我们做老师的,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人为给每个学生打上了标签,忽略了学生的潜能和可塑性,有些差生仅仅是学习不行,其他方面有一定的特长,我们并没有发现而已。我们不能用固定的思维模式来看待学生,不能对学生有什么偏见,那样对学生是不公平的。
作为一名老师,教书更育人,形形色色的学生中,每个人都有特长,有许多出路,不只是考学这一条路,我们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要善加鼓励和引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作为老师,我们也会有辨别有误的时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理解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影响,要合理利用“贴标签”效应,对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毫不吝啬地给学生一个积极的标签,积极为被消极标签禁锢的学生解开心理枷锁,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全面、自由、积极向上地发展。
下期预告:
枣庄市市中区周勇名班主任工作室第17次“我的教育故事”分享会将于年4月3日周六晚上7:00准时进行。
分享主题:《一个都不能少》
分享教师:李娇
个人简介:逸夫小学西校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优秀班集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