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这词非常流行。尤其是中国“情怀”界的一哥老罗,他的“锤子”手机一出,让众多矛盾挣扎的有志青年又开始蠢蠢欲动,相信理想了。毕竟现在有情怀的人不多,能成功的就更少之又少。
趁着这词的热门,今天我们来说一家有情怀的餐厅。
这家店的店主,早些年一直在外打拼,偶尔回天台总是忘不了去吃天台小吃。虽然天台有很多这样的小吃店,但是哪里的饺饼筒地道,哪里的糊拉汰松脆,哪家的麦饼供不应求,那可是一个门清。
有一回,离家好久了,突然吃到了一碗朋友带的番薯干汤,不禁感动地热泪盈眶,这是来自家乡的味道,唤起了记忆中的味道。熟悉的味道勾起了心底对家的眷恋,于是便萌生了回家开一家天台民间小吃店的想法,于是有了这家天台记忆餐厅。
记忆·天台山民间小吃,就是一家有情怀的餐厅。
为什么这样说呢?一进门已感觉到餐厅气质的与众不同。茶桌式的桌椅,裸露的砖墙……装修风格有点中西混搭,蓑衣、麦秆帘、八仙桌、青花布、白口碗等等……橱窗还陈列着精巧的锡壶,这些老物什搭配温*柔和的灯光,营造出一种清雅愉悦的环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每个细节都足见店主的用心,让人感觉在这里不仅是用餐,更是享受用餐。老板说,希望来这里的客人都能够在这里找到一种记忆中熟悉的味道。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身也”,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店主找寻天台最古老的食材制作工坊,自己去泳溪深山找寻优质大米,并且自己摏谷,年糕去街头定做,用得也是精挑细选的优质大米。
因为天台美食中大部分是面食,因此这里的面粉也都是自己专门磨制的,保证从食材这一关开始就是优质放心的。因而记忆的食材选择和烹饪技法倡导道法自然,从春种秋收,到夏耘冬藏,真切让食客从食材中感受四季轮替,品鉴天然健康。
食物是一种语言——甚至是种复杂的方言。
没有离开家的时候,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孤单,走了一遭才发现,最怀念的地方原来在家里面,心里常常想起家人做的鸡蛋麻糍。
糊拉汰,天台传统的名点之一,徒手鏊中糊粉,薄薄一层至圆形。撒上各色菜蔬或者豆腐,放上油、盐、蒜末等调味料,抓至均匀摊平,盖上锅盖。静待糊拉汰出锅。
天台记忆,最近研发新品-----牛肉萝卜丝糊拉汰,这对喜欢吃辣的人来说,是一种很大的福利。
和考验新媳妇的糊拉汰一样,麦饼也体现了天台人的包容与融合,内里可以放入土豆、南瓜、麻菜以及肉和鸡蛋或者海苔等。
在厨房阿姨的巧手上,不同的馅料被包裹其间,并被擀成扁平圆饼。锅中略略放油,一场麦饼的舞曲至此开始。转、颠,加油、继续翻转,直至出锅,饼香四溢。面食软嫩、菜肉交融才是一份地道的天台麦饼,三支筷子吃麦饼则是天台特色的“传统仪式”。
天台的春笋十分出名。清文学家潘耒尝过天台的春笋后,留下一诗:“嫩如荔新剖,脆若藕初削。甘芳无留滓,软美不烦嚼。除了鲜笋,被称作天台山笋茄味道更是绝佳。当然,笋茄最好吃、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烧肉了。
笋茄烧肉,以石梁山上麻株潭的笋茄为主要原料,加上新鲜的猪肉,制作而成。由于天台山的竹笋质地好,蒸煮时间长,竹笋体内的纤维转化为更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笋茄烧肉这道菜是相当的美味。
一盘用白口碗盛装的农家豆腐,夹一块内含丰富:盐卤豆腐、胡萝卜片、黑木耳、五花肉、茭白,细嚼后,瞬即与小时候吃过的那碗时空交集。
一个人对食物的记忆,源于回忆里的温情。或许你曾被一碗番薯粉皮感动的热泪盈眶,乃至一碗简单的猪油炒饭都能让你无比满足。走的越远、乡愁越浓,留着这份舌尖的记忆,到哪都“烙印”着天台人的硬气。
食物是生活美学里的永恒,在天台记忆餐厅,你总能发现你需要的那个味道:雅致不突兀、味正又自成一体。每个人都自己的那份情怀。不论身处何方,这份记忆是永远抹不去的。如果你离家多年,如果你想找一找这份记忆,不如去“天台记忆”坐坐,也许能有一点小小的收获,也许能找回一丝丝记忆中那一份熟悉的味道。
记忆·天台山民间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