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镇是因为有了中兴煤矿以后,从一个小村子变成了一个热闹繁荣的镇子,可是成为一个城市的驻地就显得有些小了。年枣庄市成为省辖市,枣庄镇也就成为了这个省辖市的市驻地,当时城市人口不足2万人、城区面积1.4平方公里。仅有数条小街小巷,房屋破旧,市*设施简陋,城市街道狭窄,土质路面,煤灰遍地。当时流传着这样的一句顺口溜,“一个岗楼一个兵,一把花生吃全城,污水遍地流,十路九不通”。整个城市看上去犹如一张张泛着*色的旧照片,“因煤而兴”的城市烙印极其明显。
水粉画:图书馆作者不详
年开始,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开始了,先建设了从现在的枣庄东站至市*府办公地的胜利路,在西马道往北与枣庄矿务局大门相通在此与北马道相汇。就在胜利路与西马道相交的地方形成了枣庄市驻地第一个十字路口,在这里建设了一批市*公用建筑,十字路口的东南角建设了百货商店,西南角是两层楼的枣庄新华书店,西北角是邮电局,邮电局往西的大院就是枣庄市*府的第一个办公地点。而十字路口的东北角建设了主楼高达三层的图书馆大楼,大楼后边就是市*府第一招待所。这里就是枣庄市的第一个市中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时候,这里见证了枣庄的大大小小的事件。
70年代,繁华的老枣庄街道摄影:杜衍纯
枣庄图书馆始建于年11月,当时叫做峄县图书馆,年2月搬迁至枣庄镇,随着枣庄建市改名为枣庄市图书馆,年搬迁到胜利路上,在胜利路扩建以后,年开始建设图书馆大楼,年建成投入使用。
年4月,知青在胜利路上举行上山下乡大游行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发行仪式在图书馆十字路口举行来源:枣庄档案馆
年市图书馆建成后,于年底在门前左右两侧各建设了一个四面都是毛泽东主席语录的“语录碑”,第二年年初建好。“语录”碑为中空的砖结构建筑,外抹水泥,高近十米,边长近两米,上面安有灯泡,“语录”碑因柱子四周都是毛主席语录而得名,为当时枣庄的标志性建筑。经过五十多年,如今这两座“语录碑”仍然完好的保存在原地,与他们身旁的图书馆成为这个城市历史的见证者之一。
这对母女在挂有巨幅毛主席像的图书馆前留影
八十年代初一队学生从图书馆前走过摄影:杜衍纯
当时枣庄市委、市*府就在图书馆的一西一东,北面是矿务局,市人大、市*协也在附近,人口比较集中,是枣庄的市中心、闹市区,因此在图书馆门前设立“语录”碑,在当年来说具有一定的*治意义。东面“语录”碑的内容是:“发扬革命传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枪杆子里面出*权”、“*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西面的内容是:“争取更大光荣”、“民兵是胜利之本”、“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全部是集的毛主席的书法,遒劲而洒脱。“语录”碑高大、庄严、肃穆,每次人们从此经过,都会虔诚的对它行注目礼,以此表达对毛主席的“忠心”,因此也有人将它们称为“忠”字碑。
平静下来的图书馆及十字路口
现在这个十字路口,基本上还保留着当时的建筑,是枣庄城不可多得的具有历史风貌的街区,有时候真觉得这里应该成为一个影视拍摄的外景取景地,拍摄的时间范围可以从五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的题材都可以在这里取景,也希望能通过这样方式,让这条老街道继续以现在的风貌保存下来。
“语录碑”正在维修工程施工中
西北角的邮电局大楼已经拆除重新翻盖过,只是邮电局门口替人写信、写状子的字摊还在,只是多了择喜日子、起名等项目。
这个信号灯应该也是老物件了吧
(微游枣庄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