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益生菌饲料长大的猪叫香妃猪,白水煮肉,细腻光滑,肥而不腻,香嫩可口,汤味鲜美,美容养颜。”农学专家、济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名誉院长徐会连在聊城莘县杜楼新村村民的猪舍幽默地向养猪农户们介绍说。
为推动农业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帮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徐会连教授一行到古城镇绿色循环产业园、杜楼新村大棚、杜楼新村猪舍进行养殖业、种植业技术指导。拌制给猪吃的益生菌饲料以及益生菌技术都由徐会连教授提供。徐会连教授还现场传授了韭菜种植技巧。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委、省*府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系列决策部署,济南大学制定《关于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学校将自身发展置于山东区域发展战略中,重点聚焦我省优势产业集群,整合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创造性开展科学研究,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努力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济南大学秉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校地企业合作共赢”的合作发展新思路,充分发挥学科科研和人才资源优势,立足济南、辐射全省,与地方*府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目前,在济南建有新材料大学科技园,先后与梁山县、寿光市、莘县、淄博市周村区以及枣庄市、临沂市等市县*府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11个,为*府部门和企业派驻科技副县长、科技副总等80余人,带动余名教师参与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累计合作成果转化或科技研发项目项。
学校还融入行业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树立应用型科研导向,将科技创新创造、技术成果转化、发明专利转化等作为职称评审、科研奖励的重要内容,鼓励科研人员或团队深度参与企业转型升级。先后组织“科技成果直通车”“企业家进校园”“专家博士企业行”等活动,与企业合作共建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等50多家,助力20家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学校与金城医药合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与开泰集团、艾泰克公司合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年,济南大学的校地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和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共从地方获得运行经费万元,组织学校和地方开展合作对接70余次;服务地方和企业获批科研、人才计划项目和科技创新平台17项,获批经费数余万元;联合申报各级项目、人才计划和各类积极创新平台,获批国家级2项,省部级8项,地市级9项;推荐学校人才到地方挂职或企业兼职34人;服务企业申请或联合申请专利25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组织专家智库开展咨询活动40余次。
济南大学梁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激发专用车整车高端化、细分化、专业化、定制化研发制造潜力,产研院车辆所与梁山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开展梁山高端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专利导航项目。济南大学寿光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当地企业合作成立增材智造研究院、蓝*工业设计与建筑规划研究院、无机发泡材料研究院、蔬菜保鲜研究院等,与寿光市人才集团通过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供应链智慧管理平台,助力企业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间接带动区域发展。济南大学潍坊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学校通过尝试实施项目“揭榜挂帅”制,切实解决企业的真问题、真需要。产研院负责人孙明旭博士依托研究院工作,成功申报“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国家面向产学研设立的协同创新最高荣誉奖)。济南大学莘县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发智慧转光农膜,在莘县12座大棚上进行智慧农膜扣棚试验。经过几个月的试验并经相关机构测试,产量和果蔬品质与口感都有较大提升,对于促进莘县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济南大学临清产业技术研究院刚成立不久,在申报创新平台方面已经与山钢研究院、山东省宇捷轴承制造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协议,成立三方共建创新联盟,主要围绕轧钢厂连铸机专用轴承国产化,推动山钢与宇捷轴承的市场换市场工作。济南大学枣庄产业技术研究院从学校遴选15名与枣庄市有科技副总需求的企业相匹配的高层次人才,担任企业科技副总。
济南大学以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纽带,力争发挥好平台搭建、桥梁纽带、产业孵化“三大作用”,做好“上争、外引、内聚”三篇文章,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破解高校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难题,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构筑起校地产业技术研究院之间、校地与校企研究院之间“双循环”运行格局,真正把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成为高校服务我省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的强劲引擎。济南大学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特色发展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围绕国家和山东发展战略转,围绕产业和企业需求转,全力构建与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大学办学体系,贯通融合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服务现代化强省建设,切实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能力。
(稿件来源:济南大学文/刘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