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三大经济圈内1小时通达到2030年,菏
TUhjnbcbe - 2023/6/11 21:41:00
北京治湿疹好的医院 http://m.39.net/nk/a_8814564.html

省委、省*府印发《山东省贯彻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

近日,省委、省*府印发《山东省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各部门单位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内容如下: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全国领先的交通强省,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明确分阶段发展目标

1.从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三个阶段推进交通强省建设。到年,基本建成交通强省。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人民对交通的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高。构建便捷高效的快速网、四通八达的干线网、覆盖广泛的基础网,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运输服务便利化、区域发展协调化、城乡交通均等化、综合水平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密度和通行能力居全国领先水平,打造“”客运通达网,即: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内实现1小时通达、省内各地实现2小时通达、与全国主要城市实现3小时通达;建成“”物流网,即:省内1天送达、国内2天送达、国际主要城市3天送达。

到年,全面建成交通强省。交通运输总体水平达到全国领先、国际一流,交通运输互联互通和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全省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共享美好的交通运输服务,全面保障和支撑强省建设。

到年,巩固提升交通强省建设成果,设施更先进,保障更有力,服务更优质,人民更满意。

二、建设互联互通、面向国内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2.建设贯通国内外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积极融入国家交通运输主通道规划建设,加快临淄至临沂、董家口至梁山、德州至郓城等高速公路,京雄商、京沪辅助通道、济郑、鲁南、青岛至日照至盐城、滨州至临沂、青岛西至聊城等高铁通道,济南机场、烟台机场改扩建等民用机场项目建设,推动京沪新一代高速铁路规划建设,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河流域、雄安新区及相邻省的立体互联。大力开拓“一带一路”陆海通道,积极推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项目,大力发展中日韩陆海联运、欧亚国际班列,加密民航和海运国际航线,推进公铁跨境运输便利化。充分发挥全省港口资源整合效能,优化提升客货运输结构,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世界一流国际中转港。到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公里,形成“九纵五横一环七射”网络布局;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省际出入口分别达到27个和49个;全省高铁运营里程达到公里以上,高铁网络覆盖县域范围达到%,“四横六纵”现代化高铁网络基本形成;高速铁路省际出入口达到15个;民用运输机场达到16个;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个。

3.建设省域内便捷顺畅的综合交通网络。以交通运输无缝衔接和零换乘为目标,推进城际铁路、通用机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群快速公路融合发展。加快潍坊至烟台、莱西至荣成、济南至枣庄、济南至滨州、德州至商河、即墨至海阳、青岛至平度至莱州、济南至济宁、淄博至东营等铁路建设,推进商河、即墨、栖霞等通用机场发展,巩固普通公路发展成果。到年,铁路运营总里程突破00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30万公里。

4.提高城乡交通保障能力。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济南、青岛、枣庄、烟台、潍坊、威海建设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完善城市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和无障碍设施。有序推进济南、青岛、烟台、济宁、潍坊、淄博、威海、临沂、菏泽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公交汽电车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加快充电、加氢、加气设施建设。到年,轨道交通营运里程达到公里,中心城区公交站点米覆盖率达到%,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居全国前列。注重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建制村通公路的质量和水平。

5.建设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形成多点贯通、互联互通的枢纽体系。大力发展枢纽经济,优先支持建设客运、商业、产业开发一体化枢纽。

三、建设便捷高效、先进共享的运输服务体系

6.提高客运出行保障服务水平。加大高铁、航空、高速公路等快速交通方式供给,建立省际、经济圈快速客运服务系统。建设旅客联程运输体系,完善综合客运枢纽行李直挂、票务服务等设施,提供全程电子化服务。推行城际、城乡道路客运公交化运行模式。

7.打造绿色高效的货运服务网络。加快港口和物流园区集疏运铁路、主干油气管道、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水运和管道转移。大力发展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建立完善航空物流网络,加快发展高铁快运及电商快递班列。拓展内陆“无水港”物流功能,积极布局建设内陆港。增强公路货运“门到门”优势,健全城市和农村配送网络,形成便捷经济高效的货运体系。到年,综合货运枢纽达到50个以上,农村物流覆盖率实现%。

8.培育运输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共享交通,增加智能化、定制化、共享化客运供给,推进网约车、共享汽车等客运服务新模式规范发展。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高效融合,打造青岛、烟台邮轮始发港及日照、威海停靠港,建设“仙境海岸”“泰岳胜景”等一批旅游景观公路,利用京杭运河等适宜河段建设旅游航道,建设30个以上通用机场开展低空飞行旅游,完善枢纽、服务区等交通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创新开发消费业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绿色环保、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嫁接提升货运物流业。

9.加快交通运输装备技术升级。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和集成服务基地。推动通用航空装备突破发展,支持建设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加快电动汽车、氢能源交通装备发展,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和部件研发创新。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智能化、数字化的先进交通装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依托鲁南高铁、京台智慧高速、济青中线智慧高速、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等项目,研发应用一系列智能运维、服务的装备和技术,并在智慧交通建设中广泛应用智能高铁、智能高速、智能船舶、自动化码头等新型装备设施。

四、建设创新协同、融合开放的智慧交通体系

10.加快重点领域技术创新。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交通运输的融合发展,研制基于纳米材料等新材料的长寿命超高性能混凝土,开展新型装配式无砟轨道结构研发应用,依托京杭运河、小清河等开展生态航道建养技术研发,重点突破高速公路智能化、“两客一危”营运车辆智能监管、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开展智慧高速公路系统工程研究,建设全天候通行、全路段感知、全过程管控的智慧高速。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建立物流、监管、服务一体化的港口云生态平台和自动化码头系统。到年,智慧高速公路占比达到50%以上,建成10个以上智慧码头。

11.构建智慧交通服务系统。推进交通运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高精度数字化基础地图和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库。拓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在列车运行控制、车辆和船舶监管等方面的应用。广泛应用交通基础设施自感知、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成支撑全省的智慧高速大数据应用平台。

12.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交通行业各类创新主体组建创新联盟。鼓励交通协会、企业自主制定实施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积极参与智能驾驶、车路协同、智能船舶等新领域标准制定。创建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实验室、实验基地、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科研平台,打造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探索建立人才、技术、资本相互融合的创新创业机制。

五、建设节能环保、生态集约的绿色交通体系

13.推进可持续发展。把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交通运输发展全过程,建立完善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创建公路绿色服务区、绿色铁路站、生态航道。改造更新高耗能设施设备,推广施工材料、废旧材料再生和综合利用。

14.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推进交通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实现全省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和城市物流配送车辆%为新能源、清洁能源。严格控制港口和船舶污染排放,大力推进码头岸电设施建设和船舶受电设施改造,主要港口集装箱、客滚和5万吨级以上干散货专业化泊位岸电设施配备率达到%。积极推进LNG、电能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船舶发展,完善船用LNG加注供应体系。鼓励港口新增或更换作业车辆、机械优先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有效防治公路、水路运输大气污染。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场扬尘、噪声和施工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推行绿色施工。

15.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推进生态选线选址,强化生态保护设计,合理避让永久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地、林地、湿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加强交通通道的绿化美化,建设公路、内河绿色交通廊道。

六、建设可靠完善、反应快速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体系

16.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完善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技术标准体系,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控投入,强化新改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安全性评价。加快交通运输工具安全防控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推进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17.健全交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健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标准。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依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建立覆盖全行业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提高预防预控能力。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加强安全培训与宣传教育。

18.构建交通应急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应急指挥、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物资保障、预测预警、应急工作规范等保障体系。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和管理平台,探索建立多种方式、协同高效的救援模式。推动应急保障基地建设。

七、建设综合统一、协调高效的行业治理体系

19.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制定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和*策,创新综合运输协调联动机制,实现“多规合一”。整合交通运输资源,做大做强省属交通运输骨干企业,打造交通投融资和建设运营大平台。

20.健全完善法治型、服务型管理体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和行业管理职能。加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行业信用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21.打造“山东交通标准”。制定综合交通领域地方标准,完善标准体系,积极争取上升为行业或国家标准。

八、加强组织保障

22.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委和*府要把交通强省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有关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省综合交通运输工作领导小组及公路、民航、铁路建设工作专项小组统筹推进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实施,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整体有序推进交通强省建设。建立完善交通强省建设督导推进和评估工作机制。

23.做好要素保障。深化交通投融资改革,建立完善*府引导、分级负责、多元化筹资的交通投融资体制。充分发挥各级财*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采用市场化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在自然资源、环保、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扶持。

24.建设高水平交通人才队伍。依托省内外科研单位、院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培养壮大高水平的科研创新人才团队、一线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加强产学研结合,建立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建立山东交通运输发展高端智库,完善专家工作体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大经济圈内1小时通达到2030年,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