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双20条加快枣庄工业强市步伐
TUhjnbcbe - 2023/6/13 22:38:00
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m.39.net/pf/a_5941745.html
00:48

3月10日上午,枣庄市*府新闻办举行“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双“20条”加快枣庄工业强市步伐*策措施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邵士官作新闻发布。

年,枣庄市委、市*府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开展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积极培育“6+3”现代产业体系,聚焦工业率先突破,以工业大发展推动经济大提速,以产业大提升实现枣庄大跨越。为进一步强化*策支持,加大要素保障,做强平台载体,聚焦优化“四个环境”,市委市*府制定了《关于支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的*策措施》二十条和《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二十条,简称双“20条”。双“20条”出台一年以来,各级、各责任单位高度重视,狠抓*策措施贯彻落实和工作目标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夯实高质量发展强基础

产业发展投资平台质效双升。发挥市财金集团“产业+金融”特点,整合基金管理人、投资机构的资源,将财金集团打造成为全市基金支持和“双招双引”的重要平台。发挥*府引导基金引导放大作用,枣庄市*府引导基金及参股子基金累计完成投资11.35亿元,投放项目27个。1亿元规模的医药基金已出资到位,枣庄高端装备产业基金设立已通过省新动能基金审批注册。市、区(市)两级成立总规模20亿元的技改基金,全年共集中投向引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改示范项目11个,完成投资2.2亿元,完成银行贷款3.5亿元。

中小企业云平台不断完善。累计认定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32家,省级25家,国家级3家。年新认定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2家,认定工信部“重点支持国家小巨人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1家,6家企业和6家服务商举行签约仪式;10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申报数字化转型示范平台,入驻企业余家。

科研平台建设持续加强。8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获批,1个省重点实验室通过省科技厅现场考察,山东省储能电池技术创新中心获年度第二批拟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批准筹建,4家院士工作站通过省科技厅备案。9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家企业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33家企业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人才引进培育实现突破。年成功举办“创业枣庄·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吸引创业项目个,现场签约9个,成功落地16个。柔性引进人才人,评选枣庄英才31人,评选出第四届“鲁班工匠”10人。24人被评为“齐鲁乡村之星”,20人获得“枣庄乡村之星”称号。

跑出招商项目加速度

招商签约加速。“枣庄(上海)产业促进中心”“枣庄(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基地联盟”揭牌,“中国·枣庄(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基地网”开通。“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业产业园”等16个项目集中签约。年全市累计签约10亿元及以上项目个,50亿元及以上项目49个,总投资亿元欣旺达动力电池项目正式签约。

要素保障有力。年全市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亩,其中用于工业项目亩,占比64%,全面保障了省、市重点工业项目落地建设。累计挂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18宗亩,弹性年期出让工业用地40宗,面积亩,长期租赁用地亩。

审批流程优化。出台《优化提升社会投资拿地即开工(带方案)类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实施细则》,对社会投资拿地即开工类建设项目审批主流程15个工作日限时办结。对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全面实行告知承诺制、限时办结,主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7个工作日。

项目服务全周期。牢固树立“快就是大局”意识,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动摇。在全省率先出台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制度,落实“市级领导帮扶、项目库动态管理、市直部门帮包、项目推进专员服务、问题反馈化解、督导考核”等“六位一体”推进机制,形成从项目谋划入库、开工建设乃至竣工投产的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服务新模式。我市项目建设取得历史上最好成绩,个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亿元,年度投资.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鲁化己内酰胺等90余个项目竣工投产或部分竣工投产。

打通资金支持渠道

加大资金奖补力度。年预算安排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专项、科技创新发展资金1.35亿元,在年初预算安排相关资金较紧张的情况下,市级财*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全力保障“工业强市、产业兴市”财**策兑现。全年共兑现各项财**策1.45亿元。其中,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资金万元、人才资金万元、科技创新发展资金万元。针对以往奖补*策分散、申请流程繁琐、足额兑付难等突出问题,创新性地打造“枣惠达”财*奖补集成服务平台,打通*策兑现“最后一公里”,实现财*奖补资金免申即享、即申即办。

丰富融资服务方式。出台《关于加快枣庄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3家融资担保机构为家次企业提供4.8亿元担保,3家应急转贷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服务家次,服务金额达30亿。全年推动小微企业银税互动,贷款户数户,贷款余额达到8.04亿。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13.33亿元,再贷款17.07亿元,“0”利率再贷款资金.62万元。税务部门为89户纳税人授信万元,贷款总额万元。

金融活动成效显著。成功举办中国(枣庄)资本赋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大会和第三届山东(枣庄)普惠金融改革发展论坛,与13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将为枣庄提供亿的意向信贷资金。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务服务更高效。率先建立“异地受理、属地审批、就近取证”的营业执照跨区域通办服务模式。推进企业营业执照与许可证件联合开办、联合变更、联合注销“三联办理”,实现企业开办掌上办,市场主体“准入也易出”。在50个行业全面实施“一业一证”改革,实现“一证准营”。实现各部门、各层级、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电子证照免提交应用。开设帮办代办专区,成立帮办代办队伍,公布帮办代办事项清单,对市级重点项目实现“一对一”精准帮办代办服务,共协助家企业办理有关业务,叫响了“枣办好”*务服务品牌。

需求回应更快捷。实行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开办当日办结、全程零费用,全流程时间压缩70%,最快40分钟即可办结。全面深化企业简易注销改革,企业简易注销公告时间由45天压缩为20天。实现不动产登记“一窗办结”“立等领证”新模式,由1个工作日办结压减到2小时内办结。水电气热接入“一窗受理”联合报装。出口退税办理时间压缩到4个工作日内。跨境贸易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17.35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2.21小时,实现“单一窗口”覆盖率%。

执法环境更优化。落实执法司法平等保护机制,依法妥善处理各种涉企纠纷,突出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实行首次不罚、首次轻罚,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与省内、省外签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跨区域交流协作框架协议》,推动知识产权速审裁判。年受理一审民商事涉企纠纷件,审结件,受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案件件,审结件。社会治安实施部门联处、社区联防、专群联动“三联工作法”,实现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发案数、涉案金额、参与人数“三连降”。

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孙海鹏主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公丕彦,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成员、副局长许桂良,市财*局*组成员、副局长王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成员、副局长季冬勇,市行*审批服务局*组成员、副局长胡安*出席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附: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请问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我市在人才培养引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公丕彦: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市委、市*府决定开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以来,全市人才工作围绕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持续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围绕解决企业引才用才难题,完善人才*策体系。“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企业是主体,市委组织部围绕企业在引进、培养、使用人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并赴“长三角”“珠三角”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研究出台了《枣庄市引进培养用好青年人支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若干措施》,围绕集聚一批“高精尖缺”产业领*人才、夯实高学历青年人才基础、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提升机制等方面,推出了20条务实管用的*策措施。比如,加大高学历青年人才引进力度,对到我市企业工作的博士,将薪酬补贴提高到每月元,购房补贴提高到20万元,并协助解决公寓租住、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问题。年度为企业引进符合条件的本硕博毕业生发放就业创业补贴.9万元,较上一年度增加.3万元。二是围绕企业关键性问题,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企业的发展,产业的升级,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造,围绕解决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性难题,大力实施枣庄英才“倍增计划”,评选产业创新和科技创业类枣庄英才31人,较年增加11人。柔性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人,其中工业领域专家占比达到88.7%。推行科技人才项目“揭榜挂帅”,公开发布29个项目榜单,榜金总额万元,已有8个专家(团队)与发榜企业签订合同。完善“人才+项目+资本”引才模式,举办第二届“创业枣庄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评选获奖项目21个,16个参赛项目落地建设。三是围绕服务“6+3”现代产业,支持驻枣院校发挥人才优势。建立*校企合作联席会议机制,开展锂电、化工领域企业家进高校、枣庄学院“博士论坛”等一系列*校企交流活动,加大枣庄学院服务枣庄“6+3”现代产业团队宣传推介力度,从高校选聘35名专业匹配的高层次人才到我市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构建人才共引共用机制,研究制定《支持枣庄职业(技师)学院校企共引共用博士实施办法》,通过共引共用方式新引进博士4名。我们还将研究制定《支持驻枣高校毕业生留枣就业创业若干措施》,通过指导驻地院校根据我市产业人才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开展专场招聘加强校企交流互动等方式留住更多的驻枣院校毕业生,助推校地合作向纵深发展。四是围绕解决企业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实施“技能强市”行动。针对企业反映的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出台《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助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若干措施》,从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等六个方面提出25条措施,助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枣庄职业(技师)学院为依托,全市7家技工院校、家企业联合组建枣庄市技工教育集团,集团化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年累计培训技能人才8.54万人。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规模,评选枣庄市首席技师29名,较年增加9人。

下一步,全市人才工作将继续围绕服务“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建设产业人才集聚高地,打造“人才来枣更有为”工作品牌,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出更多的人才力量!

记者:我们了解到,我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要求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启动新一轮高水平技改,坚定不移推进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改造,请问在落实扶持*策推动技术改造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许桂良:去年以来,我市坚持“五量并重”(坚持通过多上快上工业项目做大总量、坚持通过技术改造提档升级做优存量、坚持通过双招双引扩大投资做新增量、坚持通过改革开放创新融合做特变量、坚持通过优化环境精准服务做高质量),以智能化为方向,以基金为抓手,通过“智能化+基金”、“*府奖补+平台”、“服务商+企业”、“基金+担保公司+银行”四大模式,持续加大对技改项目的扶持力度。年,全市共实施规上工业技改项目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速3.2%,高于全省平均增速7个百分点。

一是搭建平台引导推动。搭建智能化技改服务商和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两次召开工业智能化技改大会,邀请市内外技改服务商、重点企业余家参会,30个重点智能化技改项目集中签约,签约总额达9.8亿元。二是组建联盟相互联动。由*府引导,正凯新材料、清峦福兴、一唯自动化等12家智能化技改服务商企业发起,成立了枣庄市智能化技改服务商联盟,集聚更多智能化技改服务商资源,开展技改交流与合作,形成“结对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循环发展的良好态势。三是推树典型示范带动。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把脉,初步培育出一批在细分领域领跑的智能化技改示范企业和服务商,总结提炼出正凯新材料、欣旺达、鲁化、华宝牧业、智赢门窗、尚品本色等六大智能化技改示范模式,将智能化改造由“点”上企业向“线”上行业拓展、延伸。四是强化*策奖补撬动。出台了《枣庄市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若干措施》,提升市级技改贷款贴息和设备奖补标准。配合市财*局搭建“枣惠达”平台,及时兑现市技改项目贷款贴息和设备奖补*策,年37家企业共获奖补资金.4万元,是市级技改资金设立以来最多的一年。其中4个投资过10亿元的重大项目实行“应补尽补”,1个给予万元满额奖补。创新财*资金投入方式,市、区两级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工业技改基金,建立了技改基金、担保公司、银行三方组成的“投保贷”联动机制,放大技改基金溢出效应。目前,已投向我市11个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21亿元;市内有关金融机构通过“投保贷”模式,完成技改项目银行贷款3.52亿元。五是挖潜项目全力驱动。加强对个续建、新开工、谋划类项目的梳理调度,动态调整技改项目库。加快续建项目实施进度,推进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推动谋划类项目加快落地。加强技改项目纳统培训,联合市统计局在全市范围开展工业技改及经济运行培训活动,累计培训余人次,确保技改项目应统尽统。

下一步,按照“重点工作提升年”要求,深入实施技改焕新行动,让更多传统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点”。一是狠抓技改*策兑现。依托“枣惠达”平台,采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等方式,及时兑现市技改项目贷款贴息和设备奖补*策,让企业快速便捷享受*策红利。二是落实省级“技改专项贷”*策。积极推荐争取我市重点技改项目进入省级“技改专项贷”项目库。研究市级“技改专项贷”贴息和担保补助管理细则,进一步解决技改项目融资难题。三是推动“投保贷”联动机制。动态调整市级技改基金年度投资项目库,用好技改基金、担保公司、银行三方联动机制,加大基金投资力度,推动区(市)级技改基金规范化运作。四是抓实智能化技改方向。启动首届枣庄市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改大赛,常态化召开全市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改大会,持续宣传推广智能化技改典型模式,依托市智能化技改服务商联盟,开展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改诊断服务,搭建智能化技改服务商和企业交流合作平台。

记者:为确保“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实施,市委市*府出台了一系列惠企*策,请市财*局介绍一下我市在惠企*策落实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取得成效和下步打算?

王颖:谢谢记者提问。为推动枣庄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实施,有效发挥财**策的引导作用,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按照市委市*府安排部署,市财*局把推进财*涉企奖补*策改革作为助企纾困、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抓手,通过数字赋能、流程再造、系统优化,设计建成了“枣惠达”财*奖补集成服务平台,打通*策兑现“最后一公里”。我们通过对近年来涉企奖补*策梳理,确定83项奖补*策,包括:免申即享50项,即申即办33项。对于“免申即享”*策,由主管部门根据相关*策文件审核后,确定奖补对象,向财*部门提出申请,财*部门根据申请按程序拨付资金;对于“即申即办”*策,由申报对象根据主管部门在“枣惠达”平台发布的申报通知,向主管部门报送审核材料,主管部门根据相关*策文件审核后,确定奖补对象,向财*部门提出申请,财*部门根据申请按程序拨付资金。年市财*共兑现各类涉企奖补资金约1.45亿元,其中“枣惠达”自9月29日开通以来,兑现资金8万元,惠及家企业和个个人。

在具体成效上,一是*策发布从“坐店等客”转变为“精准推送”。在山东*务网统一发布涉企奖补*策,涵盖人才奖补、科技研发、产业发展、金融服务、专利品牌等。二是企业申报从“多头申请”转变为“一网智办”。通过搜索山东*务网枣庄市-特色服务,点击“枣惠达”即可进入业务办理界面,办事指南清晰易懂,市场主体只需一次申请,即可静候资金发放。三是*策兑现从“层层拨付”转变为“限时办结”。通过平台全流程闭环管理,优化审核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审批效率全面提升,市财*审核并拨付资金时间不超过7个工作日,区(市)财*不含配套资金拨付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包含配套资金拨付时间不超过7个工作日。

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枣惠达”财*奖补集成服务平台,一是加强与各业务主管部门协作,优化办理流程,方便市场主体;二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扩大宣传范围;三是建立“枣惠达”平台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平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优化相关功能,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

记者:我们都知道,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保障和支撑,能否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是如何在自然资源要素方面保障“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顺利开展的?

季冬勇:的确,土地等生产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去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市委、市*府决策部署,将各类自然资源要素全面向“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倾斜。

一是坚持项目为王,科学做好用地保障。首先,在年度新增计划指标使用*策尚未确定的情况下,去年年初我们主动预支新增指标保障了金晶玻璃、恒仁玉米等一批省市重点工业项目顺利落地开工。其次,以省重大项目为抓手,我们多次赴省厅专门沟通汇报,争取省统筹新增计划指标亩,全面保障省重大项目新增用地需求。第三,建立科学的统筹规则。使用市级统筹指标亩,及时保障了世纪大道提升段、薛城区青啤配套、高新区人民电器双创园、滕州市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经过多方筹措,全市土地要素资源全面优先保障“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及“双十镇建设”战略实施。年全市共批复新增指标亩,其中保障了省、市、区(市)重点工业项目53个,使用新增指标亩,占比64%,保障双十镇和乡村振兴项目新增指标亩,占比31%。同时,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统筹衔接各类园区发展边界,在现状建设用地基础上,拟将产业区开发边界扩大30%,为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预留充足空间,促进集聚发展。积极推进“两规”一致性调整,主动加强规划过渡期服务保障。年完成8个批次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方案批复或上报,保障各类项目38个、余亩(其中包含各级重点产业项目26个余亩);完成4项中心城区“两规”一致性处理方案审查上报,保障各类项目26个,拟保障项目用地4余亩。二是坚持节约集约,丰富产业用地供给方式。多措并举,推进低效用地盘活。明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建立台账,摸清原因,多措并举分类处置,逐宗销号。年全市完成闲置土地整改销号41宗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亩,共核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亩。枣庄高新区被列入全省首批低效用地再开发示范区。为满足企业和项目建设的需求,我们坚持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全年以弹性年期方式出让工业用地40宗亩,以长期租赁方式供应建设用地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稳妥推进农村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盘活农村闲散土地,去年全市出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18宗亩,全部为工业用地。三是坚持流程再造,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方面,我局牢固树立“便捷、高效”的服务理念,对工改系统涉及规划审查的审批流程进行“颗粒化”拆分,通过合并审批事项,规范公示程序、制定豁免清单、实行数据共享、实施多测合一、规土联合验收等手段,切实减少了审批环节,压缩了审批时限,提高了办理效率。在不动产登记方面,我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为目标,优流程、减环节、减时间,通过网络互通、数据共享、网上核税、网上缴税等手段,实现了不动产登记“一窗办结”“立等领证”新模式。将不动产登记大厅“综合受理”窗口统一调整为“综合办理”窗口,将原来的受理、缴税、收费、领证4个窗口职能整合到“综合办理”1个窗口完成,由原来的4个环节压减到现在的1个环节,实现“一窗办结”。同时,为减少企业群众办事时间,通过提质增效,不动产登记业务在原来1个工作日办结的基础上,全部压减到2小时内办结(除*府统一组织的不动产登记和非公证继承的转移登记之外的其他登记业务),实现“立等领证”。“一窗办结”做法全省领先,受到了省营转办和省自然资源厅专刊推介。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项目导向,建立常态化的土地要素对接机制,进一步提升建设用地审查报批质效,全面做好“土地指标跟着项目走”。统筹细化全市补充耕地任务,全力解决占补平衡指标,坚决做好资源保护和要素保障文章。积极探索推进供地改革,稳步推进“标准地”出让,多渠道多举措拓展工业用地规模,保障全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实施。

记者:刚才听了邵市长的情况介绍,我们注意到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亮点颇多,请详细介绍一下去年我市为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都做了哪些工作?

胡安*:一是打造了最优审批流程。通过全面压减规范审批事项、推行并联审批、分类优化流程等工作,市级审批事项数量从改革前的77项压减规范到47项,事项总数压减了1/3以上。全部审批事项明确到相应审批阶段并联审批或并行办理,落实“一张表单”申请,实现“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二是全力推进极简模式。对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全面实行告知承诺制、限时办结,主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7个工作日。去年10月,峄城区生产用房项目仅用4个工作日即完成审批。*府投资项目、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全面实行限时联合验收,其他社会投资项目可选择“菜单式”、分段式联合验收。去年11月,山亭区联合验收项目被住建部宣传推广。将消防、人防、技防等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数字化联合审查,取消了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施工图审查。三是构建最优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全流程在线审批,自全市工程审批系统上线运行以来,累计与20个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审批项目个,办理审批服务件。全面线上线下“一窗受理”水电气热信联合报装,合并相近审批事项,简化报装流程,变“多头跑”为“一次好”。按照相关规定,将简易低风险项目人防易地建设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降为0,免征简易低风险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将工程勘察、监理、测绘等纳入*府购买服务,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实现零成本。

记者:请能不能再介绍一下咱们审批服务部门在助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服务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擦亮“枣办好”*务服务品牌方面有哪些具体工作成效及下一步打算?

胡安*:市审批服务局致力于为企业群众提供精准暖心服务,用“大服务”理念引领工作方向,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持续擦亮“枣办好”*务服务品牌。一是实施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做细做实帮办代办工作,成立帮办代办队伍,公布了帮办代办事项清单,开通了市级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实现“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去年,共协助家企业办理有关业务。二是精准靶向服务重点项目。对重点项目全部明确帮办科室和工作联系人,一企一策跟踪指导,全周期跟踪、全流程帮包。为联泓新上系列重点项目提供精准靶向服务,深入全市重点项目帮扶企业—博诺康源呼吸用API及制剂生产项目现场,解决项目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深化便民服务“不断档”。开通特殊人群绿色便利服务通道,深化落实“窗口无否决权”、“找茬吐槽”机制,推进延时、预约服务,群众诉求“接诉即办”。

今年,我们将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务服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在全系统开展“*务服务提升年”活动,实施“3+6”重点任务攻坚突破,着力瞄准企业开办、项目审批、基层服务,在容缺受理、承诺审批方面做深做实,在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方面创新创优,在跨域通办、智能帮办方面打造亮点。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以创新思维破解工作难点堵点痛点,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和“办不成事”服务窗口,做到各级市民中心“午间不断档、全年不打烊”,为“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提供*务服务支撑保障。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环泽通讯员苏子龙报道)

1
查看完整版本: 双20条加快枣庄工业强市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