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8月3日讯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鼓吹乐艺术可谓源远流长,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自年建区以来,这一民间艺术更是得到发扬光大,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目前,鼓吹乐班遍及全区9镇1街道,从业人员已达到数百人。
唢呐,亦称喇叭。民间称吹唢呐者为“吹鼓手”“响班”或“鼓吹乐班”。唢呐音质高亢、激昂、明亮,其声音直抒胸臆,荡人*魄,惊天动地。在吹鼓手娴熟的演奏中,直把人世间的大喜大悲,大苦大乐挥洒得淋漓尽致、透彻无余。在鲁南地区的山亭大地上,唢呐声声一直在演绎着人们的喜怒哀乐。
唢呐是鼓吹乐中较有表现力的一种乐器,除了听大鼓、看大戏、看电影之外,鼓吹乐这一民间艺术是人们婚丧娶和各种喜庆场合最常用的。过去,不管是修庙建祠、金榜题名还是升官发财,都要请吹鼓手庆贺一番。现在,送子参*、儿女升学、婚庆大典也要吹吹打打、助兴添彩。古往今来,便形成了一种风俗。逢婚娶庆典必“喜吹”;遇悲凄丧仪必“哀吹”。事主心高的,唢呐就吹得像脱缰的野马,奔腾不羁;事主祥和的,唢呐就吹得像放牧的羊群,温驯逸然。吹唢呐之人,心高品正、英雄豪气者,常常爱吹有关贤将良相的戏文,与民同赞;吹唢呐之人,浪漫多情,情感暖昧者,常常爱吹男女爱情乐曲,直把人吹得心醉神迷,飘然神往。
据传说,过去某村有一富户人家娶媳妇,请了当地两个“名茅”响班“吹”对台戏,两班“响班”各显神通,互不示弱,轮番上阵,连吹三天三夜,直把《抬花轿》、《小桃红》、《小放牛》、《喝面叶》、《拾棉花》、《十二月小调》、《双合凤》、《锁南枝》、《梁祝》、《西厢记》等调门戏曲,吹得缠绵徘恻,痴痴迷迷,有如花仙下界,天女下凡,嫦娥思归。直吹得小伙子心猿意马,大姑娘心旌摇动,小媳妇意乱情迷。村子里因此传出一些风流韵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山亭“响班”使用的乐器分为管弦乐和打击乐两大类。管弦乐有唢呐、笛子、笙、管子、闷子、把攥子、柳琴、板胡、二胡等;打击乐器有锣、鼓、梆子、镲等。在演奏中,主要的乐器是唢呐,唢呐又分为大唢呐、中唢呐、小唢呐和锡笛四种。打击乐器主要是在伴奏中起着掌握节奏,制造气氛作用。近几年,走进新时代的山亭响班与时俱进,配备了电子乐器和西洋乐器,有的和艺术团体联合,提供吹、拉、弹、唱、舞综艺服务,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唢呐声声,有时像落盘的珠,滚动的玉,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像呢喃的燕,求偶的鹂,双入对出比翼飞;有时像婴儿的哭,成人的笑,老人的泪,喜怒哀乐尽在其中。山亭人的心品性格,气节情趣,似乎全都溶进唢呐里了,人们因此都喜爱上了唢呐。有言为证:“喇叭一响,停工歇晌”,说的是“大锅饭”年代的事;“宁听喇叭一晌午,不要*金万两”,说的是近些年的事。因此,无论是“喜吹”还是“哀吹”,只要唢呐一响,便会引来三村五邻的群众前来围观、欣赏、品评,在比较之中,分辨出哪个“班”吹得好,哪个人吹得好。谁家有事情“响班”都以众人的评议作凭证,当然都拣好的请喽。
现在,在文化部门的统一管理下,山亭区十余个“响班”,伴随着改革的春风,与时俱进,正以精湛的技术,深厚奔突的音韵,把“新时代”的重要思想传遍了城镇乡村,“吹”正了社会风气,“吹”顺了百姓的心。全区人民正以蓬勃向上的热情,走进新时代,撸起袖子干,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秉承“敢为天下先,甘吃天下苦”的山亭精神,群策群力,砥砺前行,共同谱写山亭更加灿烂美好的新篇章。
闪电新闻记者李泳君通讯员赵连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