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上午,枣庄市*府新闻办举行“十三五”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市城市转型促进中心副主任刘纹学致发布辞。
刘纹学说,枣庄是典型“因煤而兴”的城市,煤炭开采历史悠久,枣庄矿务局的前身——创立于年的中兴煤炭公司作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煤矿之一,记载着民族工业的骄傲。解放后到上世纪末,枣庄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持续对外进行能源输出。枣庄百年来原煤开采总量保守估计达10亿吨。在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成就了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城市曾经的辉煌。然而,经过长期的资源无节制开采和产业粗放式发展,我市逐步积累了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到了世纪之交,主要煤田资源已濒临枯竭,保有探明煤炭储量逐年下降,枣庄煤矿、陶庄煤矿、田屯煤矿等一大批矿井相继关闭。产业结构极不合理,重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例高达70%以上,“一天三顿饭,两顿靠煤炭”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大面积土地因采煤塌陷,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排放量居高不下。城市低保数量居全省第一位,纳入省棚户区改造规划的任务居全省第一位。城市路网通行能力较差,地下水硬度超标,燃气管道老化等问题涌现,枣庄步入了“煤竭城衰”的困境。
刘纹学介绍说,市委、市*府积极探索城市转型之路,枣庄市被国家正式认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从此,全市上下举转型旗、走转型路,以转型统一思想,用转型凝聚力量,全面开启了城市转型的征程。
在推进城市转型过程中,全市始终注意内外力结合、上下级联动。一方面,苦练内功,不断增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保持转型战略的连续性,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年接着一年抓,持续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做好生态环境治理、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另一方面,借助外力,积极争取上级*策支持。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枣庄市围绕转型发展,更加突出产业支撑、科技创新、民生投入,城市发展逐步摆脱对资源的依赖,产业由煤炭“一业独大”向“多业并举”转变,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共享发展达到新水平,初步实现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预计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亿元,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科长蔡先艳主持。
附: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十三五”期间,枣庄市争取国家和省转型*策资金情况怎样?全市城市转型工作获得哪些荣誉表彰?
刘纹学:“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发展改革委、市城市转型促进中心深入贯彻《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年)》,聚焦“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目标,大力实施城市转型战略,用足用好上级支持*策,加大专项资金争取力度。-年,全市累计获得国家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21.34亿元、获得省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1亿元,共22.34亿元。实施转型以来,全市累计获得中央和省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分别为49.3亿元和4.5亿元,共53.8亿元。
-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组织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绩效年度考核中,枣庄始终获评良好以上档次。其中、年度获评优秀档次。年,我市因推进城市转型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激励表彰。年,枣庄市推进城市转型工作被山东省委组织部确定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攻坚教学案例”。
记者:“十三五”期间,枣庄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要工作及具体成效怎样?
刘纹学:“十三五”期间,全市上下围绕城市转型三大任务,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改善、社会保障提升,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阶段性新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扩增量”与“提质量”并重,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打造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医养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水泥、造纸、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六产”,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由年的7.6:52.7:39.7调整为年的9.4:43.5:47.1,第三产业占比提高7.4个百分点。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8.2%,较年提升18.4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家,是年的2.7倍;大数据、煤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三大产业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名单。
二是坚持“做减法”与“做加法”并重,促进生态环境修复。开展“查治法责”集中行动和大气污染源“千人帮扶”行动,淘汰落后产能。培植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建设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强采煤塌陷地治理,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较年下降13.4%、29%、13.7%、33%,全面完成“十三五”总量减排目标。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4.9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7.4%。山亭区、台儿庄区成功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省控以上河流断面水质均值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水体优良比率达到%,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
三是坚持“保重点”与“兜底线”并重,保障改善社会民生。实施惠民实事工程,实施脱贫攻坚,推进棚户区改造,促进就业创业,积极化解“大班额”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7.9%。“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民生支出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1%。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22万人。8.7万户、20.2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完成棚户区改造9.4万套,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现全覆盖,切实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3、记者:“十四五”期间和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我市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思路是什么?
刘纹学:枣庄既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又是国家认定的老工业城市。*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支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打造“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示范市”的任务目标。这为我市纵深推进城市转型增加了底气,也指明了方向。主要思路是:
一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夯实城市转型的基础。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战略,通过建链补链、配套协作、创新赋能、要素保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着力打造“6+3”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优良产业生态,为推进城市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是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转型的内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推进重点污染系统治理,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明确城市转型的目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居民就业增收,夯实教育现代化基础,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积极打造健康枣庄,推进平安枣庄建设,加快法治建设进程,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市发展改革委、市城市转型促进中心作为城市转型的牵头单位,将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聚焦“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打造“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示范市”目标任务,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项目支撑,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协调推进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生态修复三大转型重点任务。同时,深入落实国家转型*策,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认真做好转型绩效年度考核评估,奋力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枣庄范例,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环泽通讯员苏子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