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初磊
资源枯竭城市也有新成长空间。经济导报记者从济宁市发改委获悉,近日,全国首例条带式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利用项目落户济宁任城区,山东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新增一个样本。
继年初山东省发改委印发《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专项规划(-年)》后,本月初,6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专项规划(-年)〉实施意见》,山东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快进”,其中,距城区较近的采煤塌陷区,治理后可补充城市发展建设用地,会变身城市公园或新型产业园区,拓宽城市空间。
20亿元治理余亩将产生经济效益亿
7月底,济宁市任城区举行了一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采空区治理工程工后质量检测与评价报告评审会”。专家组一致同意项目通过评审。该项目,正是任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示范项目。据悉,项目位于任城区李营街道办事处岱庄煤矿7、2采区,占地规模余亩,分3期进行,治理成本预计20亿元。
据悉,项目一期(任兴路以南地块)亩治理区域去年12月已完成施工,随着工后质量检测与评价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和工程竣工验收,亩土地将很快交付使用。截至目前,项目二期正在积极筹备中,项目三期详细勘察、治理工程设计及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已具备开工条件。
治理后,这片区域会实现“大变身”,带来可观的效益。项目相关人士算了一笔账:通过地下治理,至少释放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约亩,按照容积率2.0计算,开发后建筑面积可达万平方米;扣除建设投资亿元和居民安置,可产生经济效益约亿元。
数字显示,济宁市累计形成采煤塌陷地61.65万亩,其中,历史遗留塌陷地12.58万亩,占全省塌陷总量的52.30%。由于任城区是济宁市中心城区,煤炭开采而引发的土地塌陷,已严重制约了城区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去年1月,济宁市任城区曾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实施采煤沉陷区土地综合治理及棚户区改造一体化创新开发项目。
根据规划,通过建筑再生骨料浆液充填治理技术,将拆除后的砖混固料作为采空区充填原材料填充,治理规模合计亩,实现可利用土地亩。项目负责人透露,“该项目带动任城区采煤沉陷地治理,拓展城区发展空间。同时,拉动中国煤科在任城的投资并促成中国煤科山东研究院的落地。”
治理,一直在路上
采煤大省山东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总量80%,比全国水平约高出15%。根据规划,到年,山东省内煤炭产量控制在1.3亿吨以内,为调整优化省内煤炭资源开发布局,山东开始实施“退出东部、压缩中部、稳定西部、储备北部”的煤炭资源开发战略。其中,退出东部,即收缩关闭济南、烟台等东部矿区资源枯竭和衰老矿井,逐步退出煤炭开采产业;压缩中部,即压减济宁、枣庄、泰安、莱芜和德州等中部矿区产能规模;稳定西部,即基本完成巨野矿区开发建设任务;储备北部,即将黄河北煤田及未开发的煤炭资源集中区域实施战略性保护,严格控制开发建设。
采煤塌陷地治理与煤炭资源开发布局调整优化同步进行。截至年底,山东累计形成采煤塌陷地面积.87万亩,其中,绝产区面积19.36万亩,减产区面积72.42万亩。采煤塌陷地主要集中在济南、枣庄、济宁、泰安、菏泽5市,约占全省采煤塌陷地总量的96.03%和全省绝产总量的93.79%。
依据各煤炭企业开采计划,预计-年山东将新增塌陷地约57.59万亩,可以说,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道阻且长”:到年,山东要完成“双80%”目标:治理已稳沉采煤塌陷地达到80%,治理历史遗留采煤塌陷地达到80%,新增采煤塌陷地达到同步治理。
据观察,山东要求采煤塌陷地治理中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引导塌陷区从传统农业向多元化产业发展,各市纷纷“亮剑”,出现了“农业+生态”“产业+农业”“生态+产业”等综合治理模式。例如,济南市就采用“生态+产业”模式,已累计完成治理6.3万亩,其中治理历史遗留塌陷地2.26万亩,占历史遗留塌陷总面积4.33万亩的52.10%。
值得一提的是,济宁微山、泰安新泰、枣庄滕州3个城市的项目先后入选国家前两批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获得中央预算投资支持。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安排年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29.4亿元,支持23个省(区、市)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专项资金主要支持有关重点采煤沉陷区、独立工矿区实施改善自身发展条件和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包括重大安全隐患区居民避险安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接续替代产业平台建设等,预计将带动总投资超过亿元。
采访中获悉,任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示范项目正在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欲打造国内首个关于沉陷区综合治理的精品工程、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