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鞠同心
每个人都有展露头角,让人喝彩之时。
4月9日12时10分,一道紧急求援令,打破薛城区疫情防控静默状态,让李征顾不上吃饭,从家中火医院送电现场,协助解决备用电源自投装置不能备投问题。经过两个小时的排查,李征当场消除故障,令远程视频联动的备自投厂家竖起了大拇指。
这是李征30年职业生涯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镜头。作为山东枣庄供电公司薛城供电中心变电检修班班长,他值守过变电站8年,继而检修电气设备22年,研发创新成果81项,获国家专利6项,手把手带出徒弟15名,先后获评“齐鲁工匠”“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创新能手”“齐鲁最美青年”……他说,只要心里有团火,再冷的设备也能焐热了,再不起眼的工作也能干出亮点来。
触类旁通,工作不负有心人
年6月15日18时,下班高峰,路边一名环卫工人在撬污水井水泥盖板时被压伤了脚,引来一群人帮忙。让人想不到的是,这给了下班路过的李征创新灵感,研发出便携式可移动折叠起重吊装工具。
“当时一下子想到了变电站电缆盖板,我们每次干活都要撬开盖板,同样存在类似伤害……”李征有着强烈的“别人生病我吃药”意识,回到家就一头扎进了自家书房,整整琢磨了一晚上,画满了好几张图纸,拿出了一个简易的可移动折叠起重吊装工具雏形。经过半个月的绘图、设计、购买材料、焊接组装,几经试用,不仅可以轻松安全地吊起移动电缆盖板,还可以移动吊装配电变压器、智能开关等大物件。这项成果取得枣庄供电公司QC发布一等奖,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受理。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灵感瞬间来临,源于日常工作的长久思考和积累。变电站检修工作常年在外,风吹日晒,起早贪黑,整天面对的是冷冰冰的不开口的设备,晴天一身油黑,雨天一身泥水,让李征多年来养成了爱琢磨的习惯。“初衷就是想让同事们在施工现场少出点力,少流点汗,提高点工效,针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寻找一些小建议、小点子。”李征表示,创新工作灵感来源于生活,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点子就会变成现实。
多年来,他在工作中累计完成各类创新成果36项、QC成果发布26项、国家专利授权19项,6项成果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
逆行出征,战疫复工显身手
“我是党员,又是班长,我去!”年3月6日,疫情防控危急关头,当薛城区唯一被指医院——医院向薛城供电中心打来求助电话时,李征主动请缨,逆行出征。
原来,医院高压进线备投装置异常报警,双电源降为了单电源,单电源一旦故障,全院一片黑。李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用万用表一根根线一台台装置查找,最后锁定开关机构内部辅助接点接触不良造成的控制回路断线。经过一番拆卸、调整,异常信号消失,备投装置充电恢复正常。
面对全区复工复产企业的用电设备故障求援,李征同样冲在前,抢在先。青岛啤酒薛城有限公司变电设备老化引发频繁停电,受疫情影响,设备厂家不能及时到现场维修,李征紧急驰援,经过一整天的检测、调试和备件更换,彻底解决了设备隐患,青啤公司事后专门送来锦旗。
“大事难事看担当,疫情期间李征登门企业客户服务9次,帮助解决难题7项,为薛城供电中心赢得了极好的社会声誉。”薛城供电中心主任陈宏伟表示,李征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中央企业基层共产党员的责任。
主动走出去,结对企业客户尤其是小微企业,义务为社会提供精湛的电修专业技术,是李征和同事们携手社会创新的一次尝试。截至目前,他们累计结对19家客户解决用电难题27次,帮扶小微企业上百家,参加学校、社会“弘扬践行劳模工匠精神”宣讲12场次,广泛受到社会赞誉。
倾囊传授,匠心传承正能量
专业硬功夫,来自多年扎根一线跌打滚爬的历练。作为薛城电网16座变电站的运维管理者,他带领班组成员诊断处理各类隐患百余起,发现并消除重大缺陷隐患12项,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供电保障。
“一个人琢磨一个点子,多个人琢磨就多条路。”“李征创新工作室”是薛城供电中心以李征个人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聘李征为创新带头人,鼓励他带动同事创新。他一改过去的“单打独斗”,主动分享自己多年琢磨的绝招和秘籍,很快就赢得同事们纷纷加盟。
年7月,为解决变电站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保护、远动、蓄电池等装置运行问题,李征和四位徒弟联手攻关。他们尝试在控制室加装PT铂电阻作为温度上传装置,与变电所原有的综合测控装置相对接。经安装调试,主控室温度数据成功上传到电网调度监控部门,实现了变电站室内温度在线监测。该项成果获山东省质量管理协会优秀成果奖。
他先后与15名青年员工签订“导师带徒”协议,手把手“传帮带”,倾囊传授技能技巧。截至目前,2人分别被选拔到国务院国资委和国网公司总部工作,10人获得地市公司级及以上荣誉称号,3人走上班组长及以上管理岗位。其中,徒弟刘浩、邓宏伟获得枣庄市技术能手;徒弟亓吉、朱思萌分别获职业技能竞赛一、二等奖;徒弟孟天璇成为枣庄市首席技师。